Junichiro Tutor Interview
- Q. 开始弹钢琴的契机是什么?
-
A. 我也记忆模糊了,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看到邻居男孩在学钢琴才跟着想学。其实当时对钢琴本身没有特别的兴趣,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。
- Q. 您从 6 岁开始学钢琴,大学加入爵士研究社并开始接触爵士乐。能否谈谈这段过程呢?
-
A. 我在 6~15 岁之间参加住家附近的钢琴教室基础课程,但老实说国小时期很不爱练习,算是勉强坚持下去的。水平大概比拜厄钢琴基本教程高一点。
上国中后,我开始对各种音乐产生兴趣并学起了吉他。那时着迷于硬式摇滚及金属音乐快弹,大学之前都是以吉他为重的生活。在高中时期尾声,我开始对融合爵士乐、爵士乐、拉丁及巴西音乐产生兴趣。
大学迎新活动听到爵士研究社的演奏后,我就感到跃跃欲试并立即加入社团。因为觉得弹爵士钢琴很帅气,于是回到钢琴的世界,渐渐投入在爵士钢琴之中。 - Q. 您似乎曾担任震动声学研究员。这是什么样的工作呢?
-
A. 我在大学时期主修电机电子与半导体相关领域,因此进入 NEC 中央研究所工作。一开始负责手机扬声器与麦克风设计,以及音响评估。现在仍记得听见自己设计的扬声器发出声音时真的很感动。之后公司随着智慧型手机的普及退出手机市场,我的工作内容也从音响转向以震动为主,曾使用震动感测器开发桥樑、建筑物裂缝及自来水管破裂的侦测系统。
- Q. 2019 年前往美国留学音乐时,您的英语水平如何呢?是如何学习英语的呢?
-
A. 在 NEC 工作时,我曾和伦敦某大学进行共同研究,因此常用到英语,也有不少出差机会。来回伦敦和日本的期间大约总计一年。这样的经验使我熟悉日常对话水平的英语听说技能,到美国留学也没有太大困难。
尤其音乐课程以演奏为主,专有名词也多半通用,且教材主要是五线谱,让我更深刻体悟音乐比英语更能称为「世界共通语言」。
虽是这么说,在学术英语方面我确实吃了不少苦。我申请留学的研究所需要托福(TOEFL)成绩,因此只能利用上班空档准备考试。早上通勤时背单字,周末做模拟题,尽可能运用有限的时间。我也上了不少在线英语对话课程,但口说成绩还是不如预期,真的很辛苦。 - Q. 刚开始在美国生活时,有没有遇到开心或困扰的事情呢?
-
A. 来到美国,尤其在纽约最开心的事就是学习正宗的爵士乐。大家对纽约的印象可能是「时尚」或「观光胜地」,但对我来说最值得珍惜的是在嚮往的环境中学习。同时生活方面也有一些挑战,例如高昂的物价与交通不便。纽约虽然有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,但街道比想像中更髒乱,也有特殊的气味,和原本的期待落差不小(苦笑)。但通过音乐获得的体验和际遇仍远远超越这些困扰。
- Q. 对计画出国留学或移居海外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?
-
A. 我认为与其在意「住在哪里」,不如好好思考「自己想做什么」。改变环境不代表自身也会跟着改变,想清楚自己的存在及前进方向才会带来改变。转换环境确实很有刺激性,但重点是如何运用这段经历学习及收穫。只要铭记自己的核心目标就能让留学生活变得充实。
- Q. 在美国有没有特别关注的爵士音乐家,或推荐的爵士乐朝圣之地?
-
A. 以我居住的纽约来说,如果想体验当地爵士乐就绝对不能错过历史悠久的「Village Vanguard」。这里每晚都有优秀的音乐家演出,堪称爵士乐圣地。纽约聚集了众多新生代与资深音乐家,从传统、当代到自由即兴演奏,可以享受各式各样的爵士风格。我个人关注的钢琴家是 Julian Shore 和 Glenn Zaleski。这两位都是我有缘结识的音乐人,表现力丰富且拥有独特的音乐观。他们发行了不少专辑,非常推荐大家听听看。
- Q. 您已发行专辑且获得许多音乐成就。接下来有什么想挑战的目标吗?
-
A. 我一直希望提升自己的演奏质量,同时也想更加投入作曲与编曲。目前的专辑多以钢琴三重奏为主,但其实很多曲子原本是更大的编制,后来改编为三重奏。未来我希望挑战更多大规模的编制及管弦乐,以拓展自己的音乐技能。
- Q. 许多人在 Cafetalk 线上学习钢琴、乐器或歌唱等。是否能给这些音乐学习者一些反馈呢?
-
A. Cafetalk 有许多来自不同领域且经验丰富的优秀讲师,能不受地点限制,以自己的步调学习是个非常大的优势。爵士乐也许在音乐算是小众领域,但如果有兴趣,非常欢迎来体验看看。希望能让你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自由!